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OETY欧亿·体育 - 推动替代燃料产业化 助力我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

OETY欧亿·体育 - 推动替代燃料产业化 助力我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

文章来源:     上传时间:2025-06-26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水泥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13%,行业减排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替代燃料是水泥行业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今年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委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消费比例力争达到10%。然而,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平均热值替代率不足5%,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德国水泥行业在替代燃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近日,为助力我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由中国水泥协会主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协办的“水泥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替代燃料的应用,邀请了中德两国的水泥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替代燃料在政策设计、资源利用及产业模式选择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研讨,为推动我国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会上,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机制研究》报告。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主任雷克鹏(PaulRecknagel)强调,水泥行业约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采用替代燃料是推动水泥行业脱碳的关键路径之一。德国的经验表明,有效的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可以成功推动行业碳减排。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循环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德国水泥行业稳步提高了替代燃料的使用比例。目前,替代燃料已占到德国水泥行业用能的74%。德国水泥行业计划在204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这不仅依赖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市场措施,还需要通过支持性政策推动新型低碳水泥的应用、资源高效型建筑的创新,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发展部主任范永斌表示,国家在多项政策中将替代燃料列为重点任务,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目前,部分水泥企业在替代燃料使用上已取得了较高的替代比例和减碳效果,但行业整体水平仍偏低。从现阶段的实践来看,为推动替代燃料的产业化发展,亟待完善标准体系,简化监管审批手续,打破跨地区流通壁垒,增加原料来源,并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

德国环保领域咨询公司BZL高级专家乌韦·拉尔(UweLahl)博士和德国替代燃料咨询公司MVWLecOETY欧亿·体育htenberg&Partner首席执行官迪尔克·莱希滕贝格(DirkLechtenberg)介绍了德国替代燃料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过去20年,德国替代燃料使用比例从25%提升至74%,主要归功于三大因素。一是解决了替代燃料原料来源问题。自2005年起,德国全面禁止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要求垃圾必须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填埋。这一政策不仅减少了垃圾填埋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推动了废弃物处理方式从填埋向焚烧转移,增加了替代燃料的原料来源。二是政府提出了行业减少燃煤的政策要求,这相当于为替代燃料的孵化提供了助力。三是推动了产业模式的转变。德国的替代燃料产业模式从最初的水泥企业自建生产设施,逐步转变为由独立第三方生产并供应替代燃料产品的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四是完善了替代燃料生产标准体系。德国制定了详细的替代燃料分级分类标准,以适应不同用能设备的需求。标准对危险污染物含量作出了严格限制,极大减轻了使用方在污染物排放以及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方面的压力,促进了替代燃料的广泛使用。

关于我国替代燃料的产业模式,中材国际研究总院原总工狄东仁表示,目前,我国水泥企业在替代燃料的应用上仍以处置废物方式为主,热量回收利用为辅,因此环保部门对替代燃料的使用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在目前处置为主的模式下,替代燃料的品质不均,可能引起水泥产量降低,用能效率下降的问题,部分抵消了用替代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带来的减碳效益。

为推动替代燃料以热量回收为主,并发展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业,一是需要出台从处置转向热能回收利用的环保监管政策,提供清晰的制度指引;二是需要打通废物收集、储存、运输与替代燃料生产之间的缺失环节,解决当前产业链条中存在的断点问题。

此外,替代燃料的应用不局限于水泥行业,对于有低碳发展需求的钢铁、冶金、化工、电力等热工窑炉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传统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与替代燃料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低碳协同发展模式。替代燃料的开发利用,需要重塑废物利用的产业链,由处置优先转为利用优先,这需要政府引导和财税政策支持。

关于废弃物焚烧处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闫大海表示,目前,替代燃料的发展已从技术不成熟阶段转向资源供给不足阶段,原材料竞争已成为制约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由于前期过剩建设,导致生活垃圾量焚烧量不足,不得不掺烧其他一般固废,争抢替代燃料的资源。与水泥窑和燃煤锅炉使用替代燃料相比,生活垃圾焚烧炉使用替代燃料的热能利用率低。扩大替代燃料的原料来源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闫大海强调,利用危险废物制作替代燃料,只要满足相关环保要求,同样可以被安全使用。此外,替代燃料满足相关要求后不应再被视为废弃物来管理,这种观念不仅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投资风险,还削弱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满足相关要求的替代燃料应被视为一种产品,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只有将替代燃料作为产品对待,替代燃料收集和生产企业才能明确投资方向,降低因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替代燃料的积极性和动力。

关于替代燃料的技术应用,唐山冀东水泥绿色低碳推进部部长姜雨生表示,水泥企业在投资替代燃料技术时,经济性是考量的首要因素。目前,水泥企业最为关注的是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使用替代燃料是否能够享受到减碳红利。鉴于水泥行业即将纳入碳市场,在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年),碳配额分配相对宽松,企业尚未面临显著的履约压力。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减碳方面表现突出的头部企业,也难以通过交易因减碳而盈余的碳配额获利,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削弱企业进一步投资替代燃料技术的积极性。他建议在下一阶段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中,统筹考虑行业替代燃料的整体使用水平,将其纳入碳配额分配的考量范围,并制定逐步收紧的碳配额分配方案。

关于替代燃料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浙江美欣达欣启源环保技术部经理徐耀表示,当前影响替代燃料项目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地方主管部门在主观认知上将替代燃料视为垃圾,而不是可被利用的燃料;二是缺乏权威的替代燃料行业标准,即便生产的替代燃料提供了详细的检验报告,但由于标准缺失,仍被按照固体废弃物进行管控,生产企业仅能销售给有资质的使用方,销售渠道受限;三是跨省运输受限,整个运输过程需按照固体废弃物管理要求,跨省运输必须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审批难度较大,影响了替代燃料的流通效率。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强调,燃料替代技术是近期最具潜力及性价比的减排手段。可以考虑在水泥产业生产集中区域,如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先行先试,推进替代燃料标准化、产品化。通过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替代燃料的管理政策,引导替代燃料从"处置为主"向"利用为主"的转变,促进替代燃料的产业化,加速水泥行业脱碳进程。

会上,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机制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全国替代燃料相关政策以及浙江、广东、安徽和河北等典型省份相关政策的分析,深入剖析了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困境,探讨了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合理政策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报告指出,我国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仍在初期阶段,产品概念尚未成型。技术问题已不再是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源获取和政策支持是制约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难点,根本原因在于考核政策导致的非市场化资源竞争和不完善的政策标准环境。

_ OETY欧亿·(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Về Tác Giả

là một nhóm các chuyên gia giàu kinh nghiệm trong lĩnh vực cá cược trực tuyến, với hơn 5 năm chia sẻ kiến thức và chiến lược chơi hiệu quả. Các bài viết của anh luôn mang đến góc nhìn thực tế, dễ hiểu và hữu ích cho người đọc.

📚 Bài Viết Khác Của Tác Giả:

👉 Xem tất cả bài viết của OKSport »

标签:
分享至: